融入了瓷雕元素的茶具,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下一步,我们将对其他十多家有侵权嫌疑的企业,再次进行警告,否则全都告上法庭!”9月20日上午,挥着手中的民事判决书,德化县卓越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颜晋培语气颇为豪迈。在一场持续六年多的纠纷中,经由司法途径耗费了近四年,最终获得了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一审判决赔偿金额为100万元。
与卓越陶瓷的高调“庆祝”胜利相比,两名一审落败的被告德化县祥越陶瓷研究所、德化县雅园陶瓷有限公司异常淡定,一切听从代理律师安排,已向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尽管三年前曾逼退过卓越陶瓷主动撤诉、三年后却形势逆转败诉,但两名被告和代理律师都表达了自信。
实际上,德化县在多年前就已经启动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并于2011年设立了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这场官司,经过多年拉锯战,在很多德化陶瓷企业、政府部门影响很大;100万元赔偿,也创下了德化陶瓷产业官司的第一高。由此,业界侧目:一个小小的茶具发明专利,真能值这么多钱?日用陶瓷的低门槛,是否将成为过去?
三年官司:紧抓“专利权”猛打
在德化陶瓷业界,卓越陶瓷董事长颜宝敬大名鼎鼎,由他发起的这场官司,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针对一项名为“手动出液壶”的实用新型专利,对祥越陶瓷、雅园陶瓷提起诉讼。
“第一次我们准备不到位,尽管深受其害,但主动撤诉,没想到对方却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因颜宝敬有事外出,接受记者采访的少当家颜晋培提供了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两份民事判决书,分别是针对祥越陶瓷、雅园陶瓷的,前者主要从事销售经营,后者从事加工生产。
根据判决书,经法庭认定的专利号为ZL200520071455.9,目前仍合法有效,其持有人为林奕文,现为卓越陶瓷技术总监,在2006年7月19日将该专利以独占实施许可的方式授权给卓越陶瓷,许可使用费每年48万元。简单地说,这个专利的独到之处,在于水壶的内、外壁设立进、出液口,通过阀塞和阀杆的控制,只要手指轻轻一按就能泡茶,而非传统的冲、端、倒等,并且有龙、虎、兔等多种瓷雕造型。
第一次起诉,是在2009年8月,当时起诉的同样是这两家公司,不过诉由是侵犯其外观设计专利,因证据支撑等问题,卓越陶瓷申请撤诉。“当时的很大一个问题,是被误导了,没有意识到纠纷的核心,是在产品的内部。”颜晋培告诉记者,撤诉之后以为被告会就此放弃,但事实证明这是奢望。经过口水仗、行政部门介入等都宣告无效之后,今年3月5日,林奕文、卓越陶瓷共同起诉祥越陶瓷、雅园陶瓷,诉由变更为被告涉嫌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
经过法庭当场拆解,最终被认定的涉案专利权,包括了壶体、进液口、出液口、过滤罩、出液通道、液口高差、控制阀、控制操作部件设置等8个技术特征。跟第一次的外观设计带有较大分歧不同,经过拆解双方当事人的产品,纯粹的技术分析,法庭支持了林奕文和卓越陶瓷的诉讼请求。
争议声音:威慑“不正当竞争”
尽管还只是一审,但是经过当地电视台、网络的传播,这起案件已经引起了德化陶瓷业界的极大关注,普遍的观点认为,会带来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局面;但是,对于具体的个案,争议的声音还是较为理性的。
“你很难搞清楚,到底是谁仿了谁,因为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仿冒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诸如餐具、茶具等日用瓷的价值,还是处于较为低层次的竞争。“不像传统瓷雕,大师作品和流水线作品,一眼就看得出来,价格差距也很大”,尤其是近年来茶具市场的开拓,各种各样的创新五花八门,都在图一个“新鲜”;更多的是在造型,因为技术方面的领先意味着价格高涨,市场量做不上去。
相比暗含的技术成分,明面的造型设计更为直观。在这起案件尚未爆发之时,卓越陶瓷就多次到德化县工商局进行投诉,要求对祥越陶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但最终只能转到司法程序。“根据对市场、产品的调查,非常明显的就是外观确实雷同。但要进行查处的证据,以及双方真正有争议的地方,却是技术方面的。”德化县工商局检查大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案件几经辗转,最终只能将搜集的证据移交,通过司法途径让法庭去论断。
祥越陶瓷的“仿冒”抢占了很大一块市场,卓越陶瓷的“打假”则使对方名誉扫地。业界人士分析,争议的主要是两点:一是高达100万元的赔偿额度,究竟是怎么认定的?二是类似的仿冒行为,是否都构成了外观或实用专利?其实,这种情况之前也不是没有过,“但是大多在行业、政府部门的调解下,进行一下公断,被认为是侵权的主动退出”,很少有涉及赔偿方面的问题;现在开了这个头,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赔偿,“感觉很不现实”。
维权困境: “跟风者”的局限性
记者走访陶瓷企业发现,这种维权的困境,根源在于三方面:一是保护机制的缺失,二是创新空间的狭小,三是产业现状的制约。“创新是痛苦的,尤其是在中小、微型企业居多的情况下,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另外就是抗风险能力低,按照法院的判决,知识产权官司一单下来,要倒好几家企业。”一家大型日用瓷企业负责人许先生认为,这种“侵权”说直白了就是跟风,而且不是一对一的抄袭模仿,“较真的话,一起官司可以告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
在许先生看来,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抄袭产品、挖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墙角等行为,无法受到真正制约,让一些有创新意识和成果的公司很受伤。
根据颜晋培的说法,在2008年前后,卓越陶瓷的这项发明获得过国际、国家级、省、市各级的表彰,也由此引来了众多的仿冒者。一家独大的时候,年销量也就2万套左右;几年来几十家茶具企业一起做,也就翻一倍。“问题在于,低价竞争把东西卖贱了,产值也就上不去,大家赚的钱也变少了。”颜晋培认为,正是创新少、跟风多,把市场越做越小。
从大的产业突破性,到小的企业创新性,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显然已经受到当地的重视。据德化县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化有1400家陶瓷企业,专利登记有230多件,注册商标近400个;去年4月26日,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在德化成立,一年多来,共办理5件案件,4件著作权纠纷、1件商标权纠纷,包括协助调解案件、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以及一般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件,接下来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工作机制,为陶瓷产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