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媒体看点
德化法院创新社会管理:无讼乡间分外清
作者:邓瑞珊 曾宪铸  发布时间:2012-08-31 17:12:27 打印 字号: | |
  “已经5年了,国宝乡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现在,许多外地人到乡里考察投资,很多是冲着淳朴的民风与和谐的环境而来。无讼乡村,得益于法官进农家宣讲法律,下田间辨明是非,坐炕头调解纠纷!”这是12月15日,福建省德化县人大代表、国宝乡党委书记徐永生在审议德化县法院工作报告时说的一段话。

  无讼乡村,可能吗?记者翻阅资料了解到,原来“无讼”并非无纠纷。2010年来,德化法院出台《关于开展“和谐乡村(社区)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决定每年选择20个村(社区)作为试点开展“无讼乡村(社区)”创建工作,力争试点村(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0%,实现调解率、调解成功率、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满意率上升和民转刑案件发生率、越级上访率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下降的“三升三降”局面。

  “便民诉讼网”

  ——小纠纷不出村

  “太感谢您了,要不,我得跑一天,而且还不知道该找谁解决问题。”11月3日,国宝乡上洋村村民童双美来到该村“法官工作室”,从调解员童双劝手中接过盖有法院公章的民事调解书时高兴地说。矛盾纠纷不出村,这是德化法院实施“法官下基层”工程,实现便民诉讼网络全覆盖以后,为村民带来方便的一个缩影。

德化法院龙浔法庭庭长郑聪养介绍,该司法确认决定书与判决书一样,在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此,盖德乡党委书记颜如春认为,由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作出司法确认,不仅有利于规范人民调解工作,还有利于减轻法院办案的压力,更好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的出台,为强化人民调解的效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相当于为调解加了一把“保险锁”。

  据悉,德化法院合理规划便民诉讼网络建设,截至11月,已在辖区龙浔、浔中、盖德、国宝等乡镇、村设立25个村(社区)法官工作室、38个便民诉讼联络点,聘请55名便民诉讼联络员开展工作,初步形成“多点成面、点面结合”的网络体系,实现与各乡镇政法综治工作平台的对接,联合开展法制宣传13场次、送法进村入户800多次、诉前调解纠纷550余件、确认调解协议198件,避免大量基层纠纷进入诉讼程序,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35.75%,国宝、大铭等试点乡村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全县社会治安满意率高达97.3%,位居泉州市第一。

  “驻村法官”

  ——司法为民无盲区

  “我们家房前屋后的树是俺自己种、自己管的,为什么砍伐之前要审批?”

  “俺种的芦柑、柿子要卖到厦门、福州等地,需注意啥法律问题,该怎样签合同呢?”

   ……

  12月5日,当德化法院院长杨武能和驻村法官行车10多公里、来到处于该县郊区的龙浔镇高阳村时,陈大利、黄祖超等几十名群众围着法官争先恐后,问个不停。整场法制宣传活动持续两个多小时,现场分发典型案例宣传材料200多份,回答群众咨询100多人次,解决问题3个。

  同日,相同的场景出现在离该县50公里外的上涌镇曾坂村。据悉,在“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德化法院强化能动司法,致力于“无讼乡村”建设,在该县上涌镇创新推出了“驻村法官”,将全体干警分派至上涌镇13个行政村,每3至5名干警组成一个工作队。如今走进上涌镇每一个村委会大院时,都会看到一块联络牌,上面公布有“驻村法官”的姓名、联络电话、监督电话。

  “驻村法官”走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强化社情民意分析和研判反馈,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报告情况、第一时间化解处置,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驻村法官在活动中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接地气、通民气、聚人气、促和气,老百姓离不开他们。”这是该镇党委书记黄振宇在“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阶段总结汇报会上对“驻村法官”的充分肯定。

  “民情档案”

  ——记录家庭心声

  12月18日,杨武能在翻看“民情档案”时发现,上涌镇云路村、刘坑村的两户村民家庭生活困难,且子女明年都要参加高考。杨武能想到他们的子女是否会因资金问题而影响上学呢?随即,他带着几个同事驱车来到云路村、刘坑村这两户困难户家中走访。得知这两户家里家长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经济拮据。杨武能当即将事先准备好的帮扶资金交到孩子的手上,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据介绍,“民情档案”是德化法院落实司法为民的举措之一,通过干警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各种民生、民情信息后,以一户一档的形式动态记录下百姓心里话,以便该院全面掌握本地区民生事项落实情况、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及群众的各类诉求,适时采取措施加以协调解决。

  “民情档案”的建档对象,主要包括贫困特困家庭、涉访涉诉家庭、刑释解教人员家庭、社区矫正人员家庭等。记录的内容不仅包括家庭人员、生产生活、开支消费、家庭成员就业收入、住房等基本信息外,还重点记录了村民生产生活困难、邻里矛盾纠纷、各类利益诉求,以及想对法院说的“心里话”。

  据统计,今年来,德化法院通过开展法官下基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等多种形式,已建立起一套涉及500余户家庭的“民情档案”。通过“民情档案”,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件,提供致富信息8条,化解群众矛盾25起。

  诉讼并非纠纷解决的理想方式,无讼才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能不诉诸法律的尽量不让法律介入,能不开庭的尽量不开庭,一旦开庭审理,有了法律的介入,往往事件的味道就变了。老百姓原本是万般无奈才诉诸法律,而人们的普遍心理还是畏惧法律的。”杨武能对记者如是说。
来源:转载自《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