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工作动态
护企安商有作为 千年窑火今更红
——德化县法院司法助力打造“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作者:陈公照  发布时间:2019-07-17 15:03:58 打印 字号: | |
  福建省德化县,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千年窑火生生不息,闽商精神代代相传,而今的德化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前行,民营企业千帆竞发,外向型经济愈发活跃,已然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等,被授予“世界陶瓷之都”之冠。大步迈向世界的德化经济离不开法治的悉心呵护和有效保障。近年来,德化县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坚持平等护商、依法安商、善执惠商,力争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使企业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018年,德化县被评为“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荣誉的背后,司法作为可圈可点,法治贡献增色不少。甘当发展“护航舰”:全天候服务陶瓷产业,让企业更有幸福感“针对您提出的货款支付问题,我们建议您在与其他企业签订陶瓷买卖合同时,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款项的支付方式及银行账户信息,并按期将合同款项汇入约定账户,以免发生纠纷时出现相互扯皮的情况。”近日,德化法院法官施小容和几名同事来到位于德化县三班镇的“中国茶具城”,走街串巷、进店入铺,为城内的陶瓷企业、陶瓷店铺提供家门口、精准化的法律咨询服务。“您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拨打这个宣传单上的电话,或者直接到我们工作室进行咨询。”施小容所说的“工作室”,正是该院于今年4月24日在“中国茶具城”成立的涉陶瓷审判工作联络室。“一个产业,崛起一座城”。德化由瓷而生、伴瓷而兴、因瓷而名,现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18年该县陶瓷产值达328.46亿元。陶瓷产业不仅是德化经济发展的根,更是融入德化人血脉中的魂,守护好这个“根”和“魂”,司法责无旁贷,法院应有作为。正是出于这样的使命感,德化法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中国茶具城”设立了工作室。“德化陶瓷茶具生产企业近2000家,茶具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约70%,中国茶具城目前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具生产企业销售平台,”德化法院院长苏益铮向记者介绍了设立该工作室的初衷,“将法庭搬到企业门口,把法律服务延伸至生产一线,就是为了最大限度为陶瓷企业提供最优质、最普惠、最便捷的法律服务,让陶瓷企业感受到司法温度,更有司法幸福感。”该工作室成立后,将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及时做好风险防控、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优化营收环境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事实上,为了让企业更有幸福感,德化法院还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今年年初,德化法院根据德化县委、县政府“三五三”发展战略和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主动作为,出台了《关于开展“七大保障行动”优化德化县陶瓷产业跨域发展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陶瓷纠纷案件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审理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正式启动了司法服务保障陶瓷产业发展的“七大保障行动”,即以专业审判保障行动推动陶瓷案件提质增效、以执行攻坚保障行动推动陶瓷行业诚信建设、以强基促稳保障行动推动陶瓷市场外部稳定、以市场整治保障行动推动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以网格调解保障行动推动陶瓷纠纷诉源治理、以科技融合保障行动推动陶瓷诉讼品质提升、以精准普法保障行动推动陶瓷主体尊法守法,让司法保障服务更加无缝隙、有温度。关于该院今后的工作思路,苏益铮很清晰:“接下去,我们将结合德化陶瓷产业发展需求和司法改革实际情况,适时成立陶瓷审判团队,积极推进陶瓷纠纷案件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审理,着力暖商护商,为陶瓷企业发展更好地保驾护航。”善为创新“驱动器”:全流程保护知识产权,让企业更有安全感德化县同鑫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俩相深耕商海数十载。作为一名企业家,同时也是一名福建省人大代表,他深深感受到知识产权对于一家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如果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相应的保护措施缺失,那么,企业就会互相仿制产品、竞相压价,市场就会陷入无序恶性竞争的状态,企业家就很难有‘安全感’。”在今年德化法院召开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曾俩相直言,“知识产权就像驱动器,驱动器保护不好,企业这辆车也走不远。”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驱动,近年来,德化法院下足了功夫,健全完善了以“1234”为框架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所谓“1234”,也就是创新“一项机制”破解证据保全难题,即在全省首推“1小时”诉前证据保全机制,有效防止侵权人转移灭失销售账册和被控侵权产品;创新“两法衔接”破解执法监管难题,即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沟通衔接和监督制约;创新“三项司法”破解社会认同难题,即通过建立全国首个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基地、发布全国首份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等做法,大力践行公信司法、阳光司法和认同司法;创新“四种模式”破解纠纷化解难题,即健全“申请+介入”诉前建议调处模式、“以保促用”工作模式、专家陪审模式、“问需施策”模式。在这一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德化知识产权保护逐渐呈现“由乱入治”的趋势。自2014年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以来,该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73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以“1234”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德化经验”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作为典型经验在瑞士日内瓦总部展出,德化县也先后获评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长期在德化从事陶瓷生产的陈先生对此感受明显。“以往一件产品设计出来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模仿,早期甚至出现晚上刚布置好展馆,第二天早上展馆里的样品就被人盗版销售的现象。而现在,崇尚创新、打击侵权的氛围已经蔚然成风。”2017年5月3日,因其创作的美术作品《茶盘(琴)》被仿制,陈先生向德化法院申请了诉前证据保全。提交申请不到一个小时,德化法院工作人员便迅速赶到被告厂房所在地进行证据保全,当场清点并查封涉嫌侵权产品或半成品2160件。在随后的审理中,又依法判赔被告支付陈先生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6万元。“高效、高质、合法”,这是陈先生在亲历德化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后作出的评价。“我们将牢固树立依法安商理念,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德化法院副院长林金盛向记者说,该院还将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快保护”机制建设,建立集快速审查、快速调解、快速确权、快速审理、快速执行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着力缩短知识产权诉讼周期。做好诚信“守护人”:全方位攻坚执行难题,让企业更有获得感“今天,我们的主要执行对象是中小企业。大家按照既定的行动方案,出发!”随着德化法院副院长苏德丰一声令下,6月12日上午6时,24名干警迅速出动,一场名为“夏季攻势”的凌晨行动又一次打响。“因为你拒不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我们决定对你依法进行司法拘留。”当执行干警正式向被执行人李某宣读拘留决定书时,他刚从自家衣柜里走出来。原本企图通过在衣柜里“躲猫猫”瞒天过海,不料最终还是敌不过执行干警的火眼金睛。“我现在还有在做一些生意,如果让人知道我因为失信被抓了,以后就没有人愿意跟我做生意了。我交钱,马上交!”李某当场决定付清所有欠款。2014年,他因经商需要,向苏某借款人民币10万元,在法院判决生效后仍拒不偿还。直到执行干警当日如从天而降,刚从睡梦惊醒中的他还幻想躲在衣柜里逃过一劫,但在干警们的“地毯式搜索”下,最终还是无处藏身。与李某同样因失信面临法院拘留措施的还为数不少。2019年5月以来,德化法院掀起“夏季攻势”集中执行行动,将涉企案件作为重点执行对象,先后开展了8场次的专项执行行动,共拘传、拘留被执行人73人次,执行到位金额1134.95万元,真正做到了“惠商”。案件执行到位了,不仅企业更有获得感了,诚信经营的风气也得到了维护。“德化人敢拼敢赢,好做生意,经商之风较盛;同时,德化人口集中在县城,大家也好面子,害怕因为失信丢了脸面、坏了生意。”德化法院执行局局长郑聪养说,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该院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立体式”的曝光,除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手机客户端等自媒体发布失信信息外,还在县城闹市区和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LED高清显示屏,将失信被执行人的头像、信息等曝光在家门口,对他们形成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和舆论压力。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守护诚信还需要汇聚起攻坚执行的磅礴力量。2018年以来,德化法院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不断健全涵盖52家单位的联合惩戒体系,使失信企业在工商登记、享受优惠政策等方面处处受限;联合检察、公安等部门联合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拒执犯罪6件6人,严厉打击企业失信行为,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同时,针对经商人员私有车辆较多的实际情况,该院还充分运用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探索建立 “人在线上寻、房在网上找、案在格中执、事在区中办”的“网格化+执行”工作新格局,依法聘任11名治安联防队员并吸纳近百名社区网格员为执行协助员,发挥其人熟、地熟、社情民意熟的特点和覆盖面广、机动性强、灵活性大的优势,协助法院扣押失信被执行人车辆165部,协助找人、送达或者提供执行线索237人次,协助执行成功率达75.3%,有力提高了执行质效,“失信可耻”和“无诚信不买卖”的舆论正能量正在瓷都德化加速形成。“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苏益铮表示,接下去,德化法院将进一步创新司法作为,护商、安商、惠商,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将德化打造成兴业乐土、经商乐园,在全面建设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征程上发出新时代司法强音!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