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乡村美画卷。
德化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被列为全省首个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
近年来,德化法院持续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通过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延伸司法职能,主动融入辖区发展大局,总结形成“四个聚焦”工作模式,勾勒出一道乡村振兴美丽“枫”景。
持续做大做强人民法庭
•
聚焦乡村司法供给
•
率先探索,深化改革。紧扣德化“小县大城关”实际设立全省首个民事审判中心,形成重点服务城关两镇,县域乡镇全覆盖的基本布局,健全涉农案件诉讼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民事审判中心结案1662件,占全院结案数的44.67%。
图 | 民事审判中心功能布局
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按照“一法庭一特色”工作思路,形成因地制宜、职能突出、功能齐备的人民法庭工作格局,龙浔法庭侧重于审理城镇易发多发的物业合同、交通事故等案件,雷峰法庭打造成知识产权专业人民法庭,上涌、赤水法庭融入片区社会治理分中心辐射周边乡镇。
图 | 到乡镇开展普法宣传
争取支持,落实保障。争取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雷峰、上涌两个法庭的建设分别获批专门建设用地,为人民法庭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升级全天候司法服务
•
聚焦乡村群众需求
•
党建业务一体化。坚持“支部建在庭上”,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变“被动解纷”为“主动服务”。主动融入“党建+”邻里中心,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服务宣讲。
图 | 开展“周二有约”法律服务活动
诉讼服务一站式。本部及民事审判中心两个诉讼服务窗口通办所有业务,在人口集聚乡镇设立“法邮便民诉讼服务站”,群众在家门口“办事一站式、服务零距离”。应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提供线上掌上“一网通、一号通”全域司法服务。今年以来网上立案1782件,网上立案率超42%。
图 | 开展巡回审判
现场解纷一条龙。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巡回审判,每周开展一次“周二有约”法律服务活动,启动“午间法庭”“晚间法庭”和“假日法庭”,把“巡回审判车”开到田间地头,实现现场开庭、现场审理、现场调解。
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
聚焦乡村社会治理
•
完善源头解纷新模式。主动融入党委基层治理大格局,与司法所、综治中心相互借力、形成合力,试点“无讼村(居)”创建活动,推动各村委会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工作,打造“无讼村”10个,源头化解矛盾纠纷272件。
图 | 与上涌镇政府共同授予部分乡镇“无讼村(居)”称号
构建诉调对接新平台。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依托县社会治理中心,与18个乡镇分中心建立常态化互动机制,今年以来诉调对接化解案件374件,调解成功率60.16%。
图 | 邀请县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
搭建联合解纷新机制。积极拓宽多元解纷“朋友圈”,引导代表委员、行业协会、村委乡贤等多元解纷力量,发挥其专业特长有效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成功化解纠纷75件,涉案标的达600余万元。
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聚焦乡村产业振兴
•
紧扣企业需求优服务。树牢“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每个案件都是试金石”理念,通过公正高效审理、慎用强制措施等,涉企纠纷全流程降成本再提速,今年上半年营商环境考评“解决商业纠纷”指标获评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定期走访企业开展“法律体检”35场,将企业“需求清单”变法庭“履职清单”。
图 | 走访陶瓷生产车间
扶持重点产业提品质。立足镇街特色产业实际,加强乡村产业服务供给。联合设立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司法保护中心,加强对“三黑三黄三宝”等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权保护和地理标志保护;建立旅游纠纷调处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妥善审理相关案件,服务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做优生态环境保护,构建预防、打击、修复“三位一体”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
图 | 针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向种植户提出法律建议
支持乡村发展拓空间。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盘活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坚持依法依规、尊重历史原则审慎处理农村宅基地等相关纠纷,以判促调推进案件类型化处理。定期梳理辖区矛盾主要类型、成因及对策,及时提出司法建议7份,为辖区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决策服务。